天使專線0800555911校園自殺創新高
根據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統計,去年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名學生自殺身亡,在年輕人的十大死因排行榜當中,〔自殺〕高居第二位。專家寄望建立家庭與學校之外的第三個求助管道,防止求助無門的學子步上自殺一途。而繼高雄與台中之後,提供年輕人專業意見,陪伴度過難關的〔天使專線〕,下個月起也將在台南成立。 研究也發現,當孩子碰上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困境,家庭是第一個求助管道,其次是學校,但是經常有父母忙於謀生,老師缺乏同理心,孩子因為求助無門走上自殺一途,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因此將陸續在各地建立第三求助管道。
天使專線0800555911,是國內第一個為國中、國小孩童設置的求助專線,兩年來先後在高雄與台中設站啟用。根據教育部委託台大調查發現,台灣十到十八歲的青少年,百分之十四有自殺念頭﹔董氏基金會也研究,每五名青少年就有一人有嚴重憂鬱情緒。
資深臨床心理師,也是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秘書長林昆輝指出,台灣的小孩從來沒有如此可憐過,去年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名學生自殺死亡。
天使專線0800555911台南接線室即將於九十六年一月十五號啟用,屆時台南縣市都能接通,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守護天使真心聆聽孩子的心聲,陪伴度過難關。協會也歡迎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加入行列,成為接線志工或是贊助會員。
保持健康心理,活出彩色人生
自殺,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,衛生署一項研究發現,一週七天就屬星期一自殺率最高。自殺的行為不像其他疾病,何時了結生命,幾乎操控在行為者的手上,所以有人推論假日時,有家人、朋友陪伴,自殺率最低,一旦假日結束,關懷驟減,很可能就增加了自殺的推力。
探討自殺的成因有很多途徑,像衛生署針對自殺個案的就醫紀錄,歸納自殺者死亡前的就醫次數高於平常人的兩倍,死前一個月到兩週的就醫率高達三成五,可以就此特徵作為觀察我們生活周遭親友是否具有自殺傾向的參考。
可是這樣的範圍太廣了,許多時候無法解釋天天橫亙在國人眼前的自殺新聞。因為自殺是一種不健康心理狀態下的產物,約九成的自殺者罹患輕重不等的精神疾病,例如憂鬱症、情緒不穩定的人格異常等,而失業、健康失落等生活不如意的事件,往往就加重了心理負擔。
什麼樣的人覺得自己心理不健康呢?國衛院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,女性自覺心理健康狀態比男性不佳,尤其是老年婦女;失業和失能〈日常生活功能有困難〉者, 比如慢性疾病纏身、重症、身體功能障礙等等,自覺心理健康狀態比有工作的人和日常生活功能沒有困難的要差;離婚、喪偶或分居的人比已婚、未婚的人心理健康 狀態不好。
除此之外,常聽說產後婦女的心理狀態異於產前或懷孕前;愛情受挫的年輕人易怒、易衝動、想不開;課業繁重、父母期待壓力大的學子,容易緊張、沮喪、悶悶不 樂;夫妻失和、家庭問題多的家庭成員,多半時候顯得不快樂;自然、社會與經濟環境明顯變遷,像九二一大地震、納莉颱風、失業率升高、通貨膨脹等,受波及的 人容易不滿、焦慮等。因為社會中存在形形色色壓力,每個人感受性和承受度不一,或深或淺地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態。
可以想像,自認為心理健康的人,比較能以正面的態度去處理遭遇的壓力與問題。反之,自認為心理健康狀態差的人,與精神疾患、人格疾患只有一線之隔,重則鑽牛角尖、易有自傷、自殺傾向,輕則適應能力變弱、情緒波折起伏。
心理健康狀態不僅牽動生活品質,與身體健康也彼此交互影響,有健康的心理,自然人生彩色亮麗。當發現身邊親友面對環境、生活條件的壓力,或是正遭遇人生重大轉折,變得心理不健康,應該儘早幫助他們,避免惡化。
聆聽與對談,找出不健康的原因;鼓勵他拋開滿腦子的「自怨自艾」,換個心情、想法,緩和改變帶來的失落感,人生會有意外的驚喜;提醒他尋求心理諮商、精神科門診的衡鑑與治療,有助於恢復健康。
《文:林克明;攝影:沈世華;本文原刊載於2005/8/17自由時報健康小雷達專欄》
越來越多的時刻
浸淫在無邊無際的苦難中 看不到生命的希望
您說
這樣就夠了
我有權利成為自己苦難的終極終結者
我的黑夜永遠不再有黎明的曙光
我的體溫此生不再有燭火的餘溫
只是
這樣就離開 真的好嗎
無盡的黑無比的冷的北極
萬念俱灰的剎那
舞動的綠光
會意外地向無望無助的您微笑
苦難或許不會離開
絲毫的幸福或許也不會不來
再給自己一個機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