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煙的害
吸煙的害
經過精確的統計後發現,吸煙與不少癌症都有很密切的關係,例如「肺癌」、「胃癌」、「咽喉癌」、「食道癌」、及「膀胱癌」等。另外,吸煙與其它疾病也有關連,例如「胃潰瘍」、「肺氣腫」、「心臟血管病」及「十二指腸潰瘍」等。
美國癌症協會(ACS)研究指出,一天吸十支煙以下者,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煙者的五倍,隨著吸煙量的增加,則罹患肺癌的機率也會增加。令人震驚的是,男性若十五歲以前就開始吸煙的話,縱使未來能夠戒煙,其得肺癌的機率,仍然比不吸煙者多十六倍!
而一般香煙中所含的成份一尼古丁及其它化學物質,會使人的動脈內壁堆積更多的魯肪,使血管狹窄造成血流量減少,以致於心臟血管或腦血管阻塞而引發病痛。除此之外,吸煙產生二氧化碳,而二氧化碳會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,易造成血管硬化及栓塞,最後引致心臟病或中風。
二手煙害
早期的研究多注重吸煙對吸煙者的危害,現在則更關切二手煙對健康的威脅。日本有份調查報告顯示出,若丈夫吸煙造成妻子被迫吸二手煙,則妻子的死亡率會增加至15.5%。
而吸煙對於懷孕的女性而言,不論是母親自己吸煙或是周圍的人吸煙,都可藉由母體吸收之後,再經由血液循還,然後由胎盤再傳給胎兒。所以孕婦吸煙將會增加生出「死產」、「新生兒死亡率增加」吸「嬰兒體重過輕」的機率。
由此得知,在家庭、學校中及密閉的辦公室或公共場所等,如果有人吸煙一樣會對家人、同學、同事…等產生危害,因為在密閉的涂氣房內,會議室或車廂內吸煙,會使得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排出不易,所以將會讓其它同時在場者也隨之受到傷害。
如何戒煙
戒煙前的準備:
1.比較吸煙的好與壞,確認戒煙的動機。
2.當感到精神緊張時,立即作深呼吸,或輕鬆的散步,會是應付緊張的方法之一。
3.重新安排生活行程,用以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,使你忘掉吸煙。
4.在工作閒暇之餘,應多作運動。
進行戒煙後應注意:
1.第一個星期應最好常遏留在「不准吸煙」的地方。
2.多喝水或果汁、薑湯,或多嚼口香糖或蔬果來滿足嘴巴的需求,但不要飲用刺激性的飲料,以免刺激神經。
3.當煙癮來時,可作幾次深呼吸或走快步,或是去爬一段樓梯以吸進一些氧氣,而不是尼古丁、一氧化碳或是其它化學物質。
4.飲食應盡量素淡簡單,因肉中所含的「普林」可能會引起慾望。
對抗菸魔之戒菸四招
* 「神龍吐珠」-放鬆呼吸15次
* 「醍醐灌頂」-喝大杯冷水
* 「畫龍點睛」-清水沖臉
* 「神龍擺尾」-養成連動習慣,隨時活動一下
對抗菸魔之拒菸四招
* 「白鶴亮翅」-當面拒絕,大聲 Say "NO"!
* 「彈指神通」-吸收新知,成為全工
* 「飛龍在天」-自由自在,酷在現代
* 「濳龍勿用」-利人利己,永保青春
嚼食檳榔之害
嚼檳榔本來是社會低階層流行的癖好,但近年來卻帶點時髦的意味,食用的年齡來越低,癌已是不爭的事實,但多數人卻不信邪或不敢苦不堪,而且效果也不好。台大醫學院牙醫系教授韓良俊倡導「檳榔亡國滅種論」,就臨床經驗來看,這並不是嚇唬人的。
檳榔人口 愈來愈年輕化
根據農委會1993年的估計,全台檳榔已成為國內第二大農作物。1994年的總消費額更是高達1000億元之多。
相對的,國內的食用人口也高得驚人。根據高雄醫學院民國81年的調查發現其盛行率高達9.3%,估計全台約有200萬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人口有年輕化的傾向。
到底紅唇族是迷上哪一點呢?台大醫學院牙醫系副教授郭彥彬指出,檳榔子中的檳榔鹼有與奮及促進身體發熱的作用,不少人初嚐的理由都是為了提神和冬天保暖。
但檳榔鹼的作用有如尺之兩面,它除了可供保暖外,也可能成為強力致癌物,因其本身具有細胞毒性,假如嚼食者有抽菸習慣,則檳榔鹼將產生硝化衍物,這是其中最強的致癌物。
除了檳榔鹼外,檳榔第和荖花(夾在檳榔子中,外觀為綠色,有淡黃點)的萃取物都有基因毒性,其和石灰混合物後,酸鹼值會升高,自由基會被活化釋放,進而去攻擊細胞核內的DNA導致細胞癌化。
危害口腔 癌瘤接踵來
口腔癌是嚼檳榔最常見的身體危害,也有人稱之為「檳榔癌」。臺大醫學院牙醫系教授指出,國內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習慣者高達88%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(簡稱OSF,為口腔癌前病變)而患者有嚼食檳榔者更是高達96%,由此可見兩者絕對脫不了關係。
而所謂口腔癌,泛指發生在口腔內的各種惡性腫瘤,包括唇、如、口底、頰黏膜、齒齦、顎部、上顎竇及顎骨等。檳榔癌多半發生頰黏膜及齒齦,這和紅唇族嚼檳榔時,習慣將檳榔渣置於齒齦和頰黏膜間有關。
口腔癌除了發生部位特殊外,也具備了某些可怕的特性,使治療位感困難。而檳榔對口腔的危害遍及所有接觸部位,所以第二原發癌的發生率相當高。這種癌瘤一個個出現的情形並不少見,好發的部位除口腔外,還會擴及下咽、喉及食道等區域。
口腔癌雖然可怕,但由於看得到病灶,與其他必須透過特殊儀器才能篩檢、診斷的癌症相亡,具早期發現診斷的優勢,但可惜的是,國內患者就醫時太都已經太晚了。
口腔癌檢查法
面對鏡子時,發現有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時:
1.口腔黏膜顏色變但、變紅或紅白交雜。
2.口腔表面變粗糙、有超過兩星期仍不癒的口腔潰傷口腔內有原因不明而持續的腫塊。
3.張口不易、和頭活動困難。
4.口腔黏膜乾澀、灼熱、有刺痛感等症狀。
防榔六訣 戒嚼檳榔
哀兵致勝法 當面臨難以推托的勸食壓力時,以某人(自己頗為在意的人)的不稅為藉口拒絕。
自我解嘲法 若因拒嚼檳榔而招來嘲笑,則順著友伴的嘲笑,也拿自己開玩笑,以幽默的語氣緩和不稅的氣氛。
走為上策法 當朋友遞給你檳榔時,立即找藉口離開。
投桃報李法 當身邊恰巧有食物時,以之取代檳榔回請對方。
安身立命法 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之。
虛與委蛇法 一時找不到可以推拒的理由,可採用拖延戰術,先躲過此次,以後再想較好的辦法。
飲酒之害
說酒是穿腸毒藥並不是在嚇人。人體要靠肝臟進行酒精的新陳代謝,先氧化成乙醛(這是毒性物質),再氧化成醋酸。最後一部份生成熱量,一部份變成脂肪。倒楣的肝臟,只好默默地承擔更多工作,並受有毒物質的荼毒。飲酒越多,得到肝病的機會越大,絕不唬人。
酒精還會影響各種維生素B群的吸收,並且加速它們的消耗。這裡面又以維生素B1、B2及葉酸受到的影響最大。缺乏維生素B群,輕則食慾不振、容易疲勞,全身有莫的不舒爽;重則神經病變、惡性貧血,甚至造成生命危險。另一方面,酒也是高熱量的飲品,一公克酒精含七大卡的熱量,提供了一堆熱量,卻增加了其他營養素的損耗,造成營養不均衡。
肝功能不良、痛風、消化性潰瘍、血脂偏高等疾病都不宜飲酒。懷孕飲酒尤其會對胎妔造成傷害。今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將酒精列為致癌物質。總而言之:酒對健康永遠是弊大於利的。因為嗜酒者,絕不會以一杯為滿足,絕對會「再一杯就好…」,「最後一杯了…」,最後就是一杯又一杯。
青少年常會把吸煙喝酒是為成熟的象微。但是追求這種表面的成熟反而貫是凸顯內在的幼稚,不是聰明的作法。更何況這種危害健康的「早熟」行徑只是加速自己的早衰及早夭。想要讓自己成熟,還是好好學習,加強心靈的陶冶才是上策。當然,別忘了運動及營養喔!!
認識毒品
很多人都會高喊著反毒、拒毒,但是有許多對毒品並不了解,為了避免因無知而深陷其害,讓我門從下面的判紹來認識幾種常見的毒品,供大家參考。
安非他命
為中樞神經興奮劑,藥品形狀類似「冰糖」的結晶粉末,一互吸食就會出現想再吸的高度心理依賴,與愈吸愈多的耐藥性。除嚴重影響身體外,容貌會變得無比憔悴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會出現瞳孔擴散、食慾喪失、興奮、愛說話好辯、呼吸道乾燥與呼吸困難、無法入睡,多量注射時,會出現妄想、攻擊,以及幻覺、恐慌的行為。
* 對身體會產生高血壓、心臟麻痺、腦血管病變、疲勞、肺炎、甚至出現對自己做出傷害身體的舉動,過量使用則導致死亡。
鴉片、嗎啡、海洛因
此類毒品在極短期之內,就會造成藥量需求增加的耐藥性,不論心理上或生理上都會產生強烈的渴求與依賴,因此許多人為換取昂貴的毒品而傾家蕩產,或作奸犯科造成錯誤的第一步,更糟糕的是,它的禍害會延至到下一代,使懷孕的媽媽生出的嬰兒同樣身受毒害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因中樞神經抑制的關係,身体調節功能喪失,瞳孔縮小、出現發汗、流淚、緊張、無法入睡、胃腸不適、有昏迷或昏睡、血壓降低、體重減輕的情形。
* 體內容易感染、膿瘍、破傷風、肝炎、呼吸麻痺以致死亡。
古柯鹼
會引起強烈的毒品依賴,造成身心破壞與道德觀念喪失。毒害禍延下一代的情形更嚴重,濫用古柯鹼的媽媽生下的嬰兒,容易猝死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情緒上會有興奮感、焦躁不安,呼吸不規律、精神焦慮錯亂、全身發抖。
* 除會對心臟機能造成嚴重傷害外,更會嚴重抑制腦部呼吸中樞,產生意識昏迷、厥戀,以及呼吸停止而至死亡。
紅中、白板
因其膠囊外觀為紅色、白色,而俗稱紅中、白板、也是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,會造成抑制功能障礙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此類毒品會引起口吃、思考散漫、發抖、呆滯、過量服用時會因無意識、昏迷、呼吸麻痺而死亡。
* 有心理上與身體上的依賴,判斷力與調節力喪失而產生危險的行為,生長障礙、腦細胞損傷、肝臟病變,同時也會使人身亡。
大麻
大麻煙具有中度的心理依賴及上癮性,會導致人對時間及空間觀念的扭曲,喪失方向感及平衡感,對事務缺乏動機,喪失自我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眼球出血、口會乾、話多好辯,沒事容易發笑,舉止遲鈍、在判斷及記憶力方面產生障礙、容易陷入幻象、幻覺、恐怖及敵對感。
* 由於對時間與空間無法做正確的判斷,因而易造成意外,同時出現類似精神病患的行為。
FM2(俗稱強姦藥片、十字架)
為強力安眠藥,迅速誘導睡眠。具心理及生理依賴性。急性中毒因中樞神經極度抑制而產生呼吸抑制、血壓驟降、脈搏減緩、意識不清及肝腎受損終至昏迷而死。
身體症狀與毒害
* 步覆蹣跚,心神恍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、運動失調。
* 長期使用會產生心理及生理的依賴,不服藥就會產生焦、憂鬱、躁動、失眠、心悸、譫妄等症狀。
愛滋病(AIDS)是什麼?
愛滋病又稱「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」,人類感染愛滋病毒後通常不會立利發病,可能在感染後六個月甚至長達十年或更久才有症狀發生,這種病毒會使人類失去抵抗病原體的能力,甚至喪失生命。
不會傳染愛滋病的途徑
輕吻、蚊蟲叮咬以及日常生活中像是牽時、擁抱、共餐、共用馬桶、游泳、上課等都不會傳染愛滋病。因為愛滋病是不會經課未損傷的皮膚侵入人體。
愛滋病的傳染途徑
一、性行為傳染:
與愛滋病感染者發生口腔、肛門、陰道等方式之性交行為,或其他體液之交換。
二、血液感染:
1.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污染的血液、血液製劑。
2.與感染愛滋病之靜脈藥癮者共同使用注射針頭、針筒。
3.接受愛滋病感染者之器官移植。
三、母子垂直感染:
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、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毒。
空窗期?濳伏期?
在感染愛滋病的早期,可能會因抗體尚未產生,而檢驗結果呈現陰性反應,此即為空窗期,約6至12週。濳伏期是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,一般約為5-10年,病程快慢不一。不論空窗期或濳伏期,都具有傳染力。
如果懷疑自己有可能感染愛滋病毒時該怎麼辦?
如果已有感染愛滋病毒的危險行為,例如:網路一夜情、援交、肛交、沒有固定性伴侶、共用針頭等,應儘快到各縣市衛生局所或醫院接受檢驗,不論結果是否為陽性,同時應停止可能感染的危險行為。
若是已經感染愛滋病毒時誰能幫助我?
經檢查如已確認感染愛滋病毒時莫驚慌,衛生署提供免費電話0800-888995,專人提供諮詢服務;或至愛滋病防治相關民間團體、指定醫療院所,將可取得對感染者所提供的支持與權益等服務,連絡方式可上疾病管制局網www.cdc.gov.tw查詢。
遠離愛滋ABC三部曲
* 首部曲-拒絕性誘感
* 二部曲-忠實性伴侶
* 三部曲-戴上保險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