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冰品店的刨冰樣品更有高達80%的不合格率,顯示冰品的衛生控管有待加強
南台灣的艷陽炙熱,冰品的需求量很高,但是這次調查檢測結果顯示,21件樣品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2項衛生標準,共10件樣品不符合,不合格率約為48%,傳統冰品店的刨冰樣品更有高達80%的不合格率,顯示冰品的衛生控管有待加強。
消基會表示,這次抽檢的冰品業者,其中不乏媒體經常報導介紹的名店,但由本次檢測結果來看,名氣似乎不等同於衛生表現,所以希望冰品店業者都能主動加強衛生管理提高衛生品質。
高雄市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衛任廷指出,衛生局對夏季市售冰品衛生相當重視,對於消基會的冰品檢驗結果,會進行了解,同時持續追蹤,要求相關業者務必遵守冰品衛生規定,例如第一線工作人員,最好戴帽、戴口罩及戴上手套,而且周圍環境、設備要求整潔,不可髒亂或堆放雜物。
- 更重要的是,冰店或冷飲店的冰塊來源,必須是煮沸的衛生食用冰塊,不能使用生水或工業冰塊,如果使用不是煮沸過的生水製成的冰塊,透過檢驗查出微生物數量很高,就知道冰塊來源有問題。
消 基會表示,衛生管理調查90%不合格, 食品及餐飲業者應依照「食品良好衛生規範」的要求進行衛生管理,本次調查的項目為製備食品應有防塵、防蟲等衛生設施,作業人員工作中不得有吸菸、嚼檳榔、 嚼口香糖、飲食等可能污染食品之行為,食品作業場所內之作業人員,工作時應穿戴整潔之工作衣帽(鞋),以及食品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不得蓄留指甲、塗抹指甲 油及佩戴飾物等。
調查結果顯示,大多數店家作業人員未著工作帽,至於生菌數檢測43%不合格, 冰品須符合食品衛生標準中的「冰類衛生標準」,每毫升冰品中生菌數應 低於100,000 CFU,「生菌數」為單位樣品中存在的活細菌總數,對於冰品而言是一項評估製造過程的衛生指標,生菌數過高表示冰品的冰塊、食材原料或是用水可能本身不 潔,或是在製造或調配取用過程中遭受污染,另外貯存環境或條件不佳也可能致使微生物孳長,因此冰品的生菌數過高則表示商店及商品的衛生狀況有待加強。
大 腸桿菌群檢測33%不合格,大腸桿菌群是常被用來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,或是製程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,大腸桿菌群廣泛存在於動物的腸道內,或是 土壤、污水等週遭環境中,不潔的食材、原料、食具、食器或是操作人員不衛生的動作,都可能造成大腸桿菌群污染,食品中的大腸桿菌群數量過高,表示該食品製 造過程中從原料、加工到產品貯藏,有某個流程環節發生了對食品不良的衛生污染和危害,並可能隱藏了其他嚴重未知的污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